无名_unknownID无名_unknownID 发起了提问 2022-06-07 20:38
IPU和RAT到底是啥?
电压表怎样才能测量出电源的电动势呢?
“典例问答”栏目将不定期剖析典型问题,把最本质的方法与规律呈现给读者。欢迎大家关注“因物悦理”,我将持续分享高中物理的干货哟。问:根据U=E-Ir,只有当电路断路时电压表的示数才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但开关断开时电压表又怎么会有示数呢?先来瞧一...
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为啥安培力却可以对通电导线做功?
“典例问答”栏目将不定期剖析典型问题,把最本质的方法与规律呈现给读者。欢迎大家关注“因物悦理”,我将持续分享高中物理的干货哟。问: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安培力的微观解释又是大量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合力,然而安培力却可...
$\frac{d^2\psi($$\int_{a}^{b}f(x)\delta(x-x_0)dx=f(x_0),\quad a<x_{0},b>x_{0}$$以上无法渲染可以渲染:$$\frac{d^2\psi(x)}{dx^2...
相对论前夜:牛顿和麦克斯韦的战争
为了给狭义相对论作铺垫,我专门写了三篇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文章,为了让中小学生能更好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我又补了一篇微积分,现在终于可以正式谈狭义相对论了。为什么讲狭义相对论要先讲电磁理论呢? 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的论文叫《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林威林威 回复了问题 2022-05-20 00:06
林威 : Manifold日语翻译:多样体。这是比较符合原意的。Mani-多,fold-折叠。中文译法为啥叫“流形”,当年的翻译者江泽涵老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我们也不能说这词很有逼格。见江泽涵,《我国数学名词的早期工作》,载《数学通报》,1980年,第12期,第23-24...
文章 a
$$ A \hookrightarrow B $$$$ A \twoheadrightarrow B $$$$ A \dashedrightarrow B $$$$ A \cong B $$$$ A \xrightarrow{\sim} B...
Jakob齐斋Jakob齐斋 回复了问题 2022-05-27 23:01
Jakob齐斋 :区别在于,过渡金属和主族元素与配体相互作用的轨道不同。一般过渡金属(3d,4d)形成配合物是过渡金属的d轨道和配体p轨道作用。一般过渡金属(副族)和配体成键,电子只填充在了成键轨道,成键轨道填满,配合物就稳定。常用的经验定律18电子规则也是基于此,即中心原子和配体合力填满9个成键轨道就是稳定的。一般...
整体法适用这种情形吗
“典例问答”栏目将不定期剖析典型问题,把最本质的方法与规律呈现给读者。欢迎大家关注“因物悦理”,我将持续分享高中物理的干货哟。已知导体棒MN与PQ的质量分别为  和  ,水平足够长的导轨光滑且处于匀强...
林威林威 回复了问题 2022-05-23 01:20
林威 :以下回答总结于Core的描述:严格上说这并不能算是黑洞的照片,而是黑洞的事件视界附近的物质的照片。照片于黑洞本身更相关的信息是:阴影区域的大小,限制了黑洞事件视界的尺度。即便拍了黑洞照片,对于黑洞科普来说并没有加什么新料。这次发布,更有价值的事情,应该是EHT望远镜观测技术和数据到图像的处理过程。处...
深度:杨-米尔斯理论说了啥?为什么说这是杨振宁超越他诺奖的贡献?
在上一篇文章《深度:宇称不守恒到底说了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发现究竟有多大意义?》里,长尾君用了很长的篇幅跟大家聊了聊宇称不守恒的事。大家也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因此斩获了全球华人的第一个诺贝尔奖,然而,对杨振宁关注多一点的人就会经常听到这样...
长尾科技长尾科技 发起了提问 2022-06-07 11:53
因为狭义相对论主要是从电动力学发展出来的,所以一般电动力学的最后一章都会讲狭义相对论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狭义相对论会更加自然。格里菲斯的《电动力学导论》就是其中非常好的一本书,大家可以在这里一起学习这本书,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都可以在这里讨论。此问题隶属于更高层级的问题《相对论的【学习路径图】是什么...
VladimirVladimir 回复了问题 2022-05-13 00:40
Vladimir :考虑一个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一个选择题,有A,B,C,D四个选项先验概率是我们对系统在相对无知的情况下对它的状态做出的猜测,例如我们根本没有读题,所以我们猜测A,B,C,D四个选项各自都有25%的可能性正确接下来,假设我们读了问题,获得了一些条件,然后在这些条件下,B,C,D都不太可能成立,它们各...
《人类司机》- 第三部分:宇航篇
本文由 @林威 (我的朋友)/ UnknownID(我自己)合写而成,为长篇科幻。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地面篇,UAM篇,宇航篇,未来篇。本文最初灵感与初版大纲,以及地面篇(全部)和UAM篇(绝大部分)的作...
无名_unknownID无名_unknownID 回复了问题 2022-05-28 21:15
无名_unknownID :我的方案和 @zhaoshuais  十分类似,但泛用性会更好,至少看上去也不那么low去除受电弓和接触网,而是在每个车道中央在路面上埋设导轨,以及导轨两边埋设电轨。电动汽车开到高速上,将车头和车位的固定件展开并卡在导轨上,然后放下导电轮从电轨中获取电力。优点就是比起受电弓方案更加方便,不...

热门话题

规范场论

最速降线

科学哲学

洛伦兹变换

物理

热门专栏

林威的征程

课代表大帅帅

yubr

小熊慢慢说

物理科普

热门用户

Jakob齐斋

Giacomo

music

yubr

Vladimi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 2025 桂ICP备2022004203号-3
3.168928s